close

  從前木匠蓋廟時,隨著工班遷移,廟從起造到落成非一年半載不能完成,所以幾間廟蓋下來,也許十年就過去了.


   大木工頭的權力最大,可以調度所有泥作,石作,木作,雕刻,採繪等工班,會製做"篙尺"以做為所有尺寸的依據標準,甚至門窗的數目,位置都會標示, 完工後會把篙尺放在廳堂大樑上方, 日後若有維修需要亦作為尺寸參考依據, 只不過現代的廟亂蓋一通,越來越沒美感,毫無章法可言,  我稱為" 土水師風格" , 民間房舍也是這種情形, 街道景觀慘不能睹, 許多傳統手藝及先人智慧日漸失傳. 美感及鑑賞力更盪然無存.


     古早年代,民間起新厝有家具需求,也是請工匠到家理施作,也會在家裡住到家具完成,通常老師傅會帶著學徒,台語叫做 "牽師ㄚ", 各個傳統行業皆有這樣的師徒制,在我小時候,家裡尚有幾個小"師ㄚ"住在家裡. 一般說法是三年四個月出師, 也就可以自己開業,但通常還會基於師徒情誼多留一些時日.


     現代因技職教育興起,所以師徒制已漸失落,以木工而言, 雖然技職教育比較有系統及科學化, 但我自己的感覺總缺少一些人文味道, 很難形容,我的領會是人文無法以短時間的訓練來達成,那是一種人生的歷練及與社會的聯結, 所以長時間的累積及昇華是必要的, 我一直很反對time to everything, 不必樣樣都要求快,那是管理學者吃飯的工具, 自己的人生不必由別人掌握, 故鄉在台南,每當回台南就會感受到那種樂活舒適的生活氛圍, 我相信在那樣的氛圍中才能培養出深具人文氣息的人事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la 的頭像
    kila

    木と鐵的空間, Kitetsu Space

    ki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