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師在上課的第一堂課開宗明義所說的, 細細品味,道出古董家具的珍貴之處,這裡的古董家具並不是真的古董,而是廣義指按古代相傳的卯榫工藝所做出的家具.
嚴格來說,徒有古董樣式亦不能稱為古董家具, 台灣本來傳承數百年從中原渡海來台的傳統工藝,已漸失傳, 自成一派"台灣家具", 為求快速及價廉,省略許多繁複工法, 甚至在暗處以螺釘補強, 個人家裡有一套明式黑檀餐桌椅,用了十幾年,最近才發現在桌角內側不明處以手摸到一螺孔, 不仔細還不容易發現, 可為一例,坊間號稱紅木/古董家具行所售家具,有多少是這種情形? who knows.
會堅持傳統,除了對傳統工藝的熱愛,還要有一份使命感,或者說有一些偏執狂, 個人雖然在所謂科技製造業,但我對於科技消費電子(我稱之為科技垃圾)的浪費及不環保(不管你用的是號稱多環保材料及製程,浪費本身就是一種不環保)非常反感,甚至已到嫌惡的程度,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以傳統卯榫工藝做出的家具可傳之百年而不墜, 在木材資源日益匱乏的現代,更應珍惜每一寸可用的木料,老師特別交待,鋸下的廢邊角料要撿起來留著, 就是愛惜木料的行為,也是我們學習傳統工藝必需有的態度, 現代人消費慣了,以為只要花錢就可解決很多事情, 無視於浪費或過度消費,壞了再買的心態,刺激更多消費及浪費, 已沒有先人愛物惜物的觀念, ....扯遠了.
"故宮收藏黃花梨家具"一書前言提到,並不是明代所做的家具就可稱為明式家具, 必需具備造型優美,卯榫結構準確精密,比例尺度科學合理才能稱為明式家具. 我的領會是不能光以年代來區分,必需兼有外在及內涵, 外在指的是樣式,內涵指的就是其工藝手法.
近年來,丹麥家具深受典藏家喜愛, 其外觀設計確有獨到之處,把人因功學發揮到極致, 但其最初設計仍然起源於明式家具的工法, 樣式可以隨人設計, 我也想設計一款kila 椅,但如果沒有靈魂,做出來的作品是無法感動 人的.
給自己定下目標: 傳承與開展